• 当前位置:有趣吧 > 新闻频道 > 八卦爆料 >
  • 

    让子弹飞影评,姜文将最好的角色给了自己!(2)

    栏目:八卦爆料 ┊ 发布时间:2018-12-10 16:44 ┊ 来源:www.youqu8.net

      《让子弹飞》观后感(二):四年等一次的姜文,没让我失望
      年底事多,怕哪天突然要离开昆明,之前就跟小眯眼说好,其他两部你可以自己去看,《让子弹飞》一定要等我一起看。总是想,如果不是因为《鬼子来了》,恐怕不会四年才能等一次姜文,17年四部电影,从没让我失望过,除了等着难受点外。中国我最喜欢的导演。
      有次和李博聊到姜文,聊到《鬼子来了》,他说有一种很微妙的难以形容的感觉,我说:先给个甜枣然后扇一耳光。他激动的说,就是这种感觉。在姜文的电影里,福与祸总是相依的,循环的,所以笑过之后,总是在想后面要发生什么不好的事:村民换来了粮食,与日军联欢后,杀戮开始了;张麻子惩戒了教头,挫了黄四郎的霸气,换来的是六子剖腹......这种感觉让人紧张却不压抑,也因为这样,姜文的电影干脆,不拖沓,没有无用的台词,无用的情节,酣畅淋漓。人物在对话时很干脆,节奏很快,这样感觉够爷们,不像陈凯歌,好像总是想往文艺上靠,总是想把每个人物弄得跟大文豪似的,但是文豪不是每个人都有那个气场能撑得起来,于是本来很诗意的话说出来就变味了,显得有点娘,于是本来的正剧就因为几句台词变成了喜剧,这是他从《无极》以来犯得最多的毛病。呵,这是俩人的对比。
      姜文电影里的黑色幽默总有种鲁迅的感觉,尖锐,讽刺,一针见血。但他又有些诗人的浪漫情怀,这些在画面、音乐、台词,甚至是色调里都能体现出来。他有些喜欢南方,南洋式的建筑,《太阳照常升起》里的学校,《子弹》里的小县城,建筑的暖色调,天的蓝,树叶的绿,都很浓烈,他把北方男人的血性和阳刚放在了南方如画的风景里,之前和人讨论哪个画家时(我忘了说的是谁),我说他把两种本不相干甚至有些冲突的东西放在一起,反而凸显了两种东西的特质,反而让两个东西都显得更纯粹和浓烈。传闻说好莱坞有制作公司想翻拍《子弹》,我估计他们得拍成个西部片,而且时代背景不好设定啊。姜文反而就是这样,善于把看似矛盾的东西揉在一起还不让人觉得不舒服,这点早在《鬼子来了》里就表现得淋漓尽致了。
      人物是充满阳刚的,语言是简洁有力的,有些镜头甚至有点血腥,但画面中暖色的阳光配上久石让的音乐,这是姜文情感中细腻的地方。我老是觉得,在那种类似鲁迅语言的尖锐讽刺和一针见血下,还有些梦幻的小东西(以前学《社戏》的时候,我老觉得鲁迅写小时候在小船上那段有些梦幻):《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夏雨撬开别人家的门只是进去玩,躲在床下看宁静,从大烟囱里摔下来没有死;《太阳照常升起》里的石头房子,会飘动的草垛子,开满鲜花的铁路;《让子弹飞》里鹅城城门外那条水。《鬼子来了》里是没有梦幻的,那种电影里不适合有梦幻,有的只是糖衣炮弹。
      不过,我总觉得姜文好像不善于收尾,每部电影的结尾都好像差了点东西,给人感觉就像是之前每一步都走得很踏实,最后一步一脚踩下去软了,不舒服,就像《太阳》里陈冲说那句:“我倒不怕被人摸,就是被他软了一下,我就怕了。”呵呵。话说《子弹》里后面花姐把黄四郎替身追回来的时候重复说:“他跑我就追他跑我就追”那一刻觉得《太阳》里的疯妈附体。
      貌似经过了《鬼子来了》的被禁和《太阳照常升起》很多人说不知所云,姜文总算想明白了,《让子弹飞》变得更为大众化。07年《太阳照常升起》和《集结号》的时候,冯小刚说,姜文要是哪天醒过来了拍商业片,我的好日子基本上就结束了。我错了,我不应该看《非2》之前先去看了《子弹》,这让我有了对比。姜文确实站着把钱赚了,赚得有尊严。毕竟,国内四年磨一部的导演没几人了。
      《让子弹飞》观后感(三):税都收到2010了,P民们还是洗洗睡吧
      终究大家都不会是单枪匹马的麻匪,不过是心里憋着怒的屁民。
      没人明白为什么会有个惊叹号和问号吗?没人明白广场上的钱和枪吗?没人明白永固的堡垒为何象纸糊的一样脆弱?
      鹅城与浦东是两极,一个封闭的仍旧被原始法则统治着的内陆小城和一个开放的多少向公民社会前进的沿海辖区.
      别急,让子弹飞一会儿。最后让群众得到枪,这太明显了。还有那时打麻将那四人,“胡了”,又“胡了”。
      没有打不透的墙,门上的问号都说明白了。 子弹飞一会,让人民想一会。步子不能迈太大,容易扯着蛋。 五十只鹅,也比懦弱的人民勇敢。
      “站着,还挣到了钱”
      姜文在影片中还不时流露出一点对电影本体的思考。
      以上评论摘自几个比较牛逼的影评。
      《让子弹飞》观后感(四):子弹飞过留下了什么
      把《让子弹飞》好好看了几遍,感觉电影确实不错,说是近年来中国电影界的扛鼎之作也不为过。所谓“长袖善舞”,一部游走在政治和娱乐边界线上的电影永远少不了关注的眼球,更何况其能将贺岁的外衣披得如此像模像样。无论如何,比起一些忽悠观众智商的所谓“国产大片”,《让子弹飞》可不止高了一个档次。
      网上对这部电影的评论可谓铺天盖地,其中难免有一些有矫情之嫌,自己只想从剧情和历史这一角度谈谈理解。片中一号反派黄四郎掏出一颗炸弹,宣称“made in USA”,而且在整个南国只有两颗,一颗是在武昌起义爆发的那天爆炸,这就不得不让人怀疑黄四郎的出身,试想一个张口闭口洋文,一身洋装的人,还拥有一颗如此特殊的炸弹,这还是普通的恶霸吗?联想到影片的故事发生在民国,我们能做出一个猜想:黄四郎同志原来就是孙中山先生的追随者,估计当时还是革命的骨干,但在推翻清王朝后思想迅速腐化,以致沦为地方一霸·,干起了贩卖毒品的勾当·····这个与历史书上关于辛亥革命的情况一对照,倒是蛮符合的。
      联系到影片的上下情节, 姜文扮演的假县长去黄四郎府上时,黄四郎假惺惺的认错,还让姜文当自己的介错人。那么介错人是什么?原来小日本要剖腹自杀时,估计一下子剖不死,还可能由于剧痛死得东倒西歪,影响形象,所以一般找个第二方,在自己剖腹的一瞬间将自己的头砍下来,这就是所谓的介错人,想想一个恶霸连这也懂!这足以说明黄四郎有留学过日本的背景,而孙中山先生的同盟会不偏不倚也是在日本的东京创立的,这就更表明黄四郎早年有投靠革命的行为,而且这人文化水平一定不低。然而奇怪的是,一介土匪张麻子不但理解了介错人的意思,还指出介错应该用短刀。问题就来了:张麻子又是谁?他怎么也明白这里面的意思?
     2/8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更多关于 的图片